“爱打赌”的企业家们别真“赌”上了

一点财经 2018年01月03日 16:36

 ▲点击上方[一点财经]关注
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如果京东的增速比苏宁易购快,我就把苏宁送给他。”多年以后,好事者硬把这句“掐头去尾”的话当作一种“契约”,这是何等的荒诞与无趣。
文|刘煜
编辑|周艳涛
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行为。
可以把玩笑话认真对待,但把玩笑话当成作秀的梗,那就只能说你真的变成了一个玩笑了。
从“穷人是富人耻辱”,到在微头条发布寻祖公告,再到翻出当年“与苏宁的一场隔空对赌”的微博,刘强东越来越为秀而秀了。
2012年8月30日,《创业家》发布微博说到:“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日前接受采访放出狠话:上半年易购增速是120%,如果京东的增速比苏宁易购快,我就把苏宁送给他。”
当时,这条微博发出一小时后,京东总裁刘强东就在微博顺势接过了“话头”,声称“接受挑战”。
可就这么一条借他人之嘴说出来的“赌约”,没成想五六年后又被好事者翻出来,吆喝着要“上头条”。
不过 ,就算当年出他人之口,入东哥之耳的那个“赌约”成立,京东方面也该好好做做功课,别光顾着玩文字游戏和数字游戏。
既然有些玩笑要认真对待,那就得拿出个较真的劲头出来!我们来看看,2012年对于苏宁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节点。
2011年的苏宁营收、净利润分别达到939亿元和48.2亿元,当年末门店总数暴涨至1684家,苏宁的各项指标均超越了彼时如日中天的对手国美,成为中国家电领域线下王者。
此时的中国家电零售业正处于巨变的前夜。电子商务领域的京东逐渐涉足电视、冰箱、空调等大家电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3C网购平台;原先“井水不犯河水”的淘宝也开始大举铺设家电领域;同时,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重金布局O2O生态圈,苏宁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的趋势不可阻挡。
2010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彼时苏宁的线下门店处于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2012年,张近东提出“再造苏宁”,开始大举拓展线上业务,以期弯道超车。实际上,当年苏宁易购的增速就达到了210%。
而这时的京东,在上线不到7年的时间里,销售额不断攀升。2011年,京东销售额达到211.29亿元,2012年销售额为413.81亿元,增速95.85%。
如果要按照媒体转述张近东的那句话作为“赌约”,苏宁易购210%的增速也远高于同年京东的增速,真要赌也是张近东赢刘强东。
但问题是,硬把这句“掐头去尾”的话当作一种“契约”,这是何等的荒诞与无趣。即便抛开作秀,单纯的比较两个企业增速,其实也是一件完全没意义的事儿。

其一、苏宁彼时刚刚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布局,从模式上来讲更加完整,这本身和只有线上端的京东就不可同类比较;

其二、张近东说的是苏宁易购的增速,也就是包括苏宁线上部分的业务增速。其实,此时不过苏宁布局线上的第三年,盘口肯定会比跑了七年的京东要轻。事实上,当年苏宁线上业务增速达到157%,整体苏宁易购增速超过210%,硬要比较增速也对京东不公平。

其三、张近东说这话,谁都能听明白这不是立flag,而是在传达一种信息,“苏宁不惧任何对手”,“要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
实际上,张近东后来在内部邮件中提到竞争对手,说过另一段话:“新的十年,不是同行的变成了同行,不是对手的变成了对手。其实,这并不是针对苏宁的挑战和竞争,这是针对整个零售行业的挑战,这是面向所有零售企业的竞争。竞争并不是坏事,跑得过狮子的羚羊得以繁衍,追得上羚羊的狮子得以生存。”
这段在今天看来仍值得玩味的话,也代表了张近东作为从激烈的零售业竞争中一步一步拼过来,活下去的企业家的眼界格局。
企业家当然需要乘风逐浪,但却只有在逆流中能顺行者,才能显示出一家成熟企业的底蕴、内涵和持久生命力。
01、从0到1
在中国,传统企业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代表了“低效、落后”。在很多人眼里,至今仍然觉得苏宁就是这样一家传统企业,觉得苏宁的互联网思维不够极致,但实际上这是根本不了解苏宁。
每个企业的成长历程不同,发展道路不同,本质上是基因不同,应对不同变化的能力和方式不同。互联网的冲击来势汹汹,势不可挡。面对商业大转型的历史洪流,苏宁就像是一头身躯庞大的大象,如何在不放弃上千家门店这沉重肉身的基础上,仍旧可以完成拥抱互联网时代的转型,这是苏宁需要理性面对并谨慎解决的最重要的任务。
严格意义上来说,苏宁从2010年才开始它的互联网转型。一般来说,转型总是伴随着自我革命,但是张近东并不想要破坏式创新,在2016年新零售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前,张近东一直是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者。
2010年2月,苏宁易购正式上线;
2012年9月,苏宁全资收购母婴B2C平台红孩子公司;
2013年2月,苏宁新定位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苏宁电器宣布更名为“苏宁云商”;
2013年10月,苏宁出资2.5亿美元收购PPTV总股份的44%,成为PPTV第一大股东,并于2015年推出了智能电视和手机产品;
2014年1月,苏宁又花费千万美元收购国内最早成立的团购网站满座网,并将其整合为苏宁本地生活事业部,加速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发展。同月,苏宁上线金融产品“零钱宝”,获得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牌照;
2015年初,苏宁云商与阿里联姻后,苏宁易购正式入驻天猫,双方开始逐步打通线上线下渠道。
几年时间,在“+渠道”“+商品”“+服务”的变革主线下,苏宁的互联网创业完成了从0到1的裂变。
事实证明,张近东的前瞻性、创新性、敏感度,完全不输天生就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新生代企业家。从传统零售走来的张近东,基于对零售业属性的分析、互联网本质的认知,他坚信场景不会消失,互联网不是取代一切的万能。因此,苏宁一直在寻求互联网转型的同时,也在不断夯实自身优势,继续加“重”布局。
比如,苏宁云商一直全力打造的智慧物流已经成为其核心竞争力。2016年11月1日,南京苏宁云仓正式投入运营,这是一个汇聚全球智慧物流技术的行业标杆项目。截至2016年末,苏宁云商拥有物流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达到583万平方米,拥有的快递网点17000个;截至2017年9月末,苏宁物流及天天快递拥有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628万平方米。
线上线下同时扩张,使得苏宁不仅从传统零售商蜕变为电商行业的主要竞争者,搭建起了从云商、金融、体育、文创、置业、投资等六大产业正打通发展的生态大网,也使得苏宁成功转型为新零售时代的领军者。
02、从1到N
在2017年苏宁的818庆功宴上,张近东再次预言“零售市场的发展正在迎来拐点,正全面进入属于我们的智慧零售时代”,产业协同已经成为苏宁发展智慧零售的绝对领先优势。
这不再是张近东对未来的展望或是奋斗小目标,而是交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苏宁云商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苏宁云商2017年前三季度取得6.72亿元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321.23%;线上、线下销售均向好,前三季度营收达到1318.32亿元,同比增长26.98%。
也就是说,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苏宁云商已经4个季度持续盈利。苏宁线上线下、六大产业双维度融合的智慧零售盈利模式最终构成了苏宁云商整体的绽放,形成了清晰的盈利模型。
苏宁也早早启动了下一年的布局,2017年中便宣布2018年再开5000家店,继续强化线上线下融合的O2O优势,这几乎是苏宁在连锁时代最高记录的10倍。
这份自信来自哪里?
从2017年3月张近东提出“未来零售注定是智慧的零售”以来,智慧零售就已经在苏宁各产业落地延伸。苏宁作为智慧零售先行者,其打造的智能制造、智慧采购、智慧金融、智慧营销、智慧物流、智慧业态六大板块已经成型。
智能制造和智慧采购,是通过数据与算法牵引,将传统的B2C模式转变为C2B反向驱动,精准预测未来的消费趋势,精准匹配供需关系;
智慧金融是基于苏宁会员大数据,构建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投资理财、众筹、保险在内的完整的普惠金融体系;
智慧营销,是围绕商品挖掘和顾客画像做文章;
在智慧物流板块,苏宁则已经通过自主研发的物流系统,在全国建立起了一个即时共享的云存储系统,配合精准的供应链计划,在全国各级仓库之间实现智能分仓、就近备货和预测式调拨,并将包裹智能分发至离消费者最近的线下实体店,满足消费者就近自提需求。
有了这些,智慧业态的成型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张近东才有了在未来引领智慧零售的自信。
其实在近两年,苏宁每年新开店的数量都在千家以上,这是苏宁互联网零售能力积累的结果。而苏宁最近提出的“智慧零售大开发”提速,一方面是看到了新的风口,而更为重要是,苏宁凭借长达8年的互联网转型和其先天具备的线下优势,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智慧零售的系统解决方案。
所以,地产界大佬恒大万达融创也纷纷加入到苏宁的“游戏”中来,苏宁在这场“智慧零售大开发”中,已经有了行业引领者的姿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