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遇冷,估值几次缩水,原因何在?

云舞飞扬 2018年06月28日 17:40

正寻求香港IPO的小米公司,最近可能有点开心不起来!资料显示,小米集团计划以每股17至22港元在香港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预计最多筹资为479.51亿港元。但小米正式启动招股后,连续两日市场反应冷淡。

小米IPO遇冷,估值几次缩水,原因何在?

6月25日,小米启动公开招股,公开招股首日获得45.52亿港元孖展认购,在港公开售融资额23.98亿港元,超购仅约0.9倍,为自去年9月新经济新股热潮以来招股首日反应最冷淡的一支新股;6月26日,10家本地券商则累计录得59.44亿港元的孖展认购,超额认购1.48倍,远远落后于市场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据香港媒体6月27日报道,小米集团出现“抽飞”现象,投资者取消认购近17亿港元。其中,时富累积预留的孖展金额由27亿元减至13亿元,而辉立借出孖展额由12亿元减少至9亿元。

估计已多次缩水

从媒体公开报道来看,小米的估值一度曾达1000亿美元,但6月19日其申请推迟CDR发行审核后,多家机构人士表示,其估值500亿-600亿美元比较合理,而小米想要的估值则高达700亿-800亿美元,原本一些观望的投资者陆续撤资。

小米IPO遇冷,估值几次缩水,原因何在?

小米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雷军在之前的路演中对投资者们表示,“我不care小米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很多人问我到底是给小米腾讯的估值还是苹果的估值,我说我要腾讯乘苹果的估值,因为小米是全能型的”。不过面对小米的市值问题,雷军最终表示,“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

盈利模式待考

分析人士指出,“小米招股的表现明显差于市场预期”,而且“小米的盈利模式尚未被证明,估值已经超过国际上顶尖的高科技公司,包括苹果、特斯拉等。”这也难免会让投资者却步。

虽然雷军表示,“小米的盈利模式就是依靠高性价比的硬件,聚集大量的用户,并以互联网服务的模式实现变现。”然而根据公司提交的招股书,智能手机销售仍是小米收入的主要来源,过去三年智能手机贡献的总收入占比分别达到80.4%、71.3%、70.3%。

小米IPO遇冷,估值几次缩水,原因何在?

不仅如此,由于小米倚重低端机型的巨大发货量获得主要营收,在此基础上1.9亿MIUI用户也开始进入小米互联网业务的目标收入群,让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无法打出一个可持续、有吸引力的模式(群体的忠诚度不够),难以令人信服,毕竟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饱和,谁的日子也不好过,主业务硬件利润低的小米尤其如此。

对雷军和小米而言,公司估值会继续下降吗?又该如何获取投资者的信任?恐怕这样的困境,不是“小米要做伟大的公司”、“未来10年,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公司极有可能是一家中国公司,不是华为,就是小米。有极大的概率,就是小米”这样的说辞就能简单略过的。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