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唯有“壮士断腕”式变革方可破局

磐石 2016年05月23日 10:16

“魏则西事件”终于有了初步的调查结果。

5月9日下午,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有关部门成立的联合调查组公布“魏则西事件”调查结果,百度也随后立即提出了自己的整改方法,今天新浪科技独家公开的李彦宏内部信则一再强调“用户至上,牺牲收入在所不惜”。

而对于本事件中的武警二院,国家卫计委、中央军委后勤部卫生局、武警部队后期部卫生局,也于5月9日晚公布了调查结果,并给出整改意见。

10天以来,磐石老师一直在关注着“魏则西事件”的进展,本打算在5月2日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但是鉴于当时的舆论环境十分复杂,网民情绪慷慨激昂,舆论风向暗流涌动,所以放弃了文章的撰写,并承诺在风波平静后撰文分析。

直至今日,“魏则西事件”终于有了调查结果,舆论的风波也趋于平静,是时候写篇文章谈谈我的观点了。

现在媒体、自媒体、网民们已经清楚了该事件的所有来龙去脉。所以我的文章就没必要再去为迎合网民之口而辱骂企业和监管部门,因为骂人、骂街谁都会,而关键在于能否提出解决方案。磐石老师作为互联网行业里一枚评论人,对百度提几个建议。

应将危机变成自我变革的契机

有人说,是制度造就了百度的垄断地位,这话说的有些夸张。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是制度让百度一直享受“没有强势对手”的红利,这也是其营收不断攀升、4年翻了3倍的原因之一。

但是进入2015年、2016年之后,百度多次因“医疗广告”问题遭遇品牌危机。这也说明百度身处垄断市场地位,“自我变革”的“动力”不足。如果说是“制度”曾经让百度获得“养尊处优”的地位,现在也是“制度”制造了莆田系、假药,然后让百度成了“千夫所指”。

曾几何时,有一只隐形的“上帝之手”选中了百度,让其用16年的时间成为全球搜索第二,百度这一次也应该继续相信“上帝”的选择,顺势将危机化为“自我变革”的契机。而“自我变革”并非做一场危机公关,事件过后仍然恢复原样。

“自我变革”应该从未来战略上审视当前百度推广业务的问题,特别是医疗广告业务的可行性,并采取果断措施。

或许只有“壮士断腕”才是解决之道。李彦宏在内部信中说:(整改措施)对公司的收入有负面影响,但他相信这是正确的、长远的做法。过去,百度不同部门为了KPI分配而争吵不休,对短期KPI的追逐,使得百度的价值观被挤压变形了。面对“魏则西事件”引发的舆论批判,百度多次声明自己在本次事件中所做的努力,但是并没能起到什么效果。在多部委公布调查结果、整改意见后,百度最终宣布:

一、立即全面审查医疗类商业推广服务,对未获得主管部门批准资质的医疗机构坚决不予提供商业推广,同时对内容违规的医疗类推广信息(含药品、医疗器械等)及时进行下线处理。并落实军队有关规定,即日起百度停止包括各类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医院在内的所有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名义进行的商业推广。

二、对于商业推广结果,改变过去以价格为主的排序机制,改为以信誉度为主,价格为辅的排序机制;

三、控制商业推广结果数量,对搜索结果页面特别是首页的商业推广信息数量进行严格限制,每页面商业推广信息条数所占比例不超过30%;

四、所有搜索结果中的商业推广信息进行醒目标识,进行有效的风险提示;

五、加强搜索结果中的医疗内容生态建设,建立对医疗内容的评级制度,联合卫计委、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共同提升医疗信息的质量,让网民获得准确权威的医疗信息和服务;

六、继续提升网民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增设10亿元保障基金,对网民因使用商业推广信息遭遇假冒、欺诈而受到的损失经核定后进行先行赔付。

这六条解决方案,看到了百度的诚意,其实在我看来还可以更进一步。所以磐石老师建议百度趁此机会“壮士断腕”,在搜索推广信息中严防死守,不可再失底线。同时,还可借此机会改变不再适用的盈利模式、KPI考核机制、组织架构、管理方式等等,这些固有的东西可能已经不再合适发展需要,但轻易却难以被改变,而危机无疑是做改变的契机。具体怎样做、能够做到什么地步,效果如何就得看百度的决心了。

来看看英特尔曾经面临巨大危机的应对方法。1994年,英特尔第一个以非数字代号命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奔腾处理器”全面投产,英特尔当年的收入是100亿美元。

在“奔腾”全面销售的最好时期,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奔腾处理器存在FPU中的故障”,美国《商业周刊》,电视台CNN纷纷大篇幅报道,IBM等大客户拒绝装配奔腾处理器、大量用户拨打英特尔客服电话投诉......

面对如此危机,英特尔也曾出面向媒体、公众解释这种FPU故障是极小概率事件,在90亿次运算中才会出现一次。但是这种解释没起到任何作用,直到6周后英特尔宣布召回所有已售芯片,改进芯片设计、拆卸旧生产线、暂停员工假期,为此英特尔付出了5亿美元的惨痛代价。5亿美元正是英特尔当年营收的5%。

试想,如果英特尔不果断的采取“壮士断腕”的措施,能否获得公众原谅?能否塑造英特尔产品的质量形象?

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在回忆这场浩劫时写道:“在计算机客户眼里,我们的形象已很高大。不幸的是,只有经历一次大破产,我们才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但是时间长了也就积少成多,庞大起来了。而旧的商业规则不再适用,新的规则正在盛行,它的威力迫使我们采取果断行动,从而耗费了将近5亿美元的巨资。”

同样,百度公司在成为搜索代名词的时候,百度的“简单,可依赖”就在用户心中就建立了十分高大的可信形象,而现在“不信任”已经出现,想要通过“修修补补”做改变是困难的,唯有“果断采取行动”,即使损失5%的收入也在所不惜。

伟大的企业总是在变革中生存

百度2000年创办,至今也不过16年,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而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家活的久的公司,就必须要学会在变革中生存,并在战略转折点上坚决、果断的自我变革。

当前整个互联网已经处在战略转折点之上,百度李彦宏也在带领百度从“人与信息连接”向“人与服务连接”转型,为此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地图、金融等方面做了大量布局,每年投入100多亿元做研发。

相比医疗广告这块业务来讲,人工智能、大数据、生活服务、金融等业务属于未来。百度完全没有必要在医疗广告业务上耗费精力,更没有必要因为这点收入透支信任和品牌(数据显示,医疗广告收入只占百度营收的5%-10%)。当然,人们往往会一方面对未知感到兴奋,另一方面又对熟悉的、垂手可得的利益难以割舍。

但是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就要在战略转折点上做抉择。因为当企业遇到战略转折点的时候,一旦走错了路就会导致业绩大幅下滑,而选对了路只会暂时的业绩低迷,然后就是爆发式增长。如下图:

现在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百度面临的危机,都意味着百度在经历战略转折点。在这个时候,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至关重要。李彦宏与百度管理层需要尽快决断,不要在非核心价值业务上浪费精力。

来看几个未能在战略转折点上果断转型导致失败的例子。诺基亚曾经是王者,市场份额一度高达30%,比现在苹果都要辉煌。然而在智能手机的转折点上,固守Symbian系统,最终彻底失败。

从斯坦福大学走出来的“太阳公司”从1986年至2001年营业额从2.1亿美元涨到了183亿美元,但这疯狂的增长使其错过了对IT服务业、家用PC操作系统的“战略转折点”,直至2010年被甲骨文收购。

而在战略转折点上果断转型的企业不少继续了辉煌。典型的例子有IBM,1924年成立的IBM在二战时期主要为军队制造步枪、冲锋枪。二战结束后,IBM将目光投向半导体,然后从大型机市场转向微型计算机,成就了蓝色巨人。2005年又将PC业务卖给联想,转型IT服务、云计算、大数据,至今仍然处在行业前沿。

英特尔在1985年之前一直在与日本企业抢夺存储器市场,由于日本企业总是以低10%的价格售卖,导致英特尔亏损严重。但是英特尔最终放弃了存储器业务,集中精力做CPU,塑造了英特尔的辉煌。

所以现在横在百度与李彦宏面前的岔路口十分明显,关键在于如何抉择。如何放弃成功的包袱,如何放弃短期利益,如何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活服务这些未来,这关系到百度的下一个16年,关系到百度的基业长青。

作者磐石之心(公众号:panshizhixin18)只为解剖互联网的未来,《融合之道》《解密小米》《互联网黑洞 》作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