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天性》,为什么你天生富有同情心?

首席发言者 2016年07月31日 08:13

《社交天性》是一本研究社会人类社群的重要著作,不过与纯粹的研究社会心理学不同,作者马修同时是一位脑神经科学家,因此其领域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从人类大脑的神经结构出发去看待整个社会运转的机制,颇为有趣。

你天生就是“一万小时”的社交天才

著名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认为只要我们对一件事进行刻意的、有目标的、持续的精进练习,那么一万个小时之后我们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天才。

在马修的研究中发现,人类的大脑其实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所谓的“休息”并不真正存在,因为只要你活着大脑就从未停止过运转,因此进化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利用休息时间的对赌,有些人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着科学研究例如著名的公务员“爱因斯坦”,也有人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小说创作,中国这样的作者也举不胜举,当然还有人利用业务时间研究股票、直播人生、直播游戏、写公众号文章、做网红........

这种“对赌”其实是人类大脑选择的进化,其不断的在某一个特定领域进行大量的操练,最后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生存资源。而我们除了对赌兴趣之外,实际上人类大脑中还有一个“默认网络”,该网络为训练我们的社交行为进行着不断地模拟,根据核磁共振显示,一旦人脑进入“休息”状态,该默认网络就会开启,进行反复的强化与训练,从未间断。

而我们每天的做梦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被视为是潜意识的愿望被象征性的满足,充满对他人的性渴望与本能,而在大脑神经学这里则被视为人为了融入社会中产生的大脑训练,日日夜夜反反复复的操练,是一种我们想要更好融入社会的冲动。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放下手头的事情之后,这个网络就会被立即激活,我们会不断模拟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自己的成就、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等等一切与社交有关的问题。

而这些练习从你一生下来就已经开始了,并且持续不断地的伴随你一生直到死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被大脑训练成为一个能与社会很好协作的人。

你的同情心与生俱来

罗素晚年曾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同情心作为人类共有的东西,让我们能够共情他人的感受并为之悲伤,看来,连一位博览群书看透一切的大哲学家依然会受到同情心的困扰。

同情心如果从个人自私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毛病”,因为其意味着我们会因为同情心而对其他人施以援手,并让自己遭受损失。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曾经给过一种解释,认为我们的自利行为都是出于对自我基因的延续,基因延续的重要性甚至大于我们自身,而我们的自私范围从自己、子女、父母、亲人、朋友、陌生人逐层递减。

社会学一直被很多人诟病,既不能证明也不能伪证,但这本书的作者作为神经科学家给了我们一个另一个实证的结果,在我们的大脑中其实存在着奖励回路,通过核磁共振等实验发现,当我们看到他人有难后这个回路就会促使我们行动,而当我们做了对他人有帮助的事情后就会受到这个回路的奖赏,让我们感觉良好,因此我们天生就拥有关心他人的本能,这些神经回路系统编码早已写进了你的大脑。

你天生自带有同情心奖赏回路。

社交痛苦症的天然携带者

这本书还谈了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语言暴力所导致的痛苦其实与物理原因所导致的痛苦共用一个神经元,所以无形的痛苦所产生的威力并不会亚于物理上的痛苦。

我们会因为遭受集体的拒绝而遭受痛苦,并且这种痛苦在物理上共享同一个神经回路,这种回路会反过来让我们更加想要融入集体之中,爱与恨在精神分析中其实都是一种连接,对于想要保持某种关系的一体两面。

在实验研究中他们还发现,那些或多或少遭遇到集体排斥的儿童在考试成绩上也会变得糟糕,而他们也长时间陷于痛苦中,根本无法顾及学业,因此对于教育来说,与其改变学习方法来提高成绩,更重要的其实是应该研究学生的人际关系健康程度。其次这对于成人社会来说也有很多启示意义,对于很多所谓贫困扶持,其实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增进人际关系之间的互相鼓励更为重要,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美国的扶贫补助并没有改善穷人任何窘境,反而推高了夫妻的离婚率,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在这本书看来,痛苦,除了物理上所造成的原因之外,其他一切原因皆出自于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你想要拥有获得某些成就、美,这背后的深层动机其实在于能够获得与集体更多的关系连接。

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脑科学发现,其意义不亚于DNA对于基因探索的意义。镜像神经元是一个帮助我们去理解他人行为的神经模块,该模块又有很多模块组成,包括视觉、听觉等等。

科学家通过对灵长类动物发现,当我们在灵长类动物面前捡起花生时,其镜像神经元会发生放电现象,而当我们在其面前做相同的动作但是不捡起花生,其镜像神经元并不会放电。这也就说明了,正是因为镜像神经元的机制作用在帮助我们去理解他人的行为,而这一点是我们此前一直都没有发现的。

《自控力》这本书中也曾经提到过镜像神经元,其告诉我们你变胖其实并不能完全怪你,是因为你周围的朋友也很胖所以导致了你变胖,这点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实际上这一理论有着实际的镜像神经元结论作为支撑,人类彼此之间有着相互模仿的特性,我们通常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周围亲近的人,因此你周围肥胖的朋友很多,你也会不自觉地放松警惕,与他们一同大吃大喝,并因此不知不觉变得胖起来。当然,如果你在一个好的环境,自然就会获得好的环境影响,这也是家长们拼命也要在海淀区买学区房的原因。

那么再说镜像神经元在社交网络中的应用,很明显那些能够激起我们情绪的文章、图片、视频内容无疑就是因为调动了我们的镜像神经元,让我们理解了意图并感同身受。

镜像神经元是帮助我们理解他人意图的关键,而目前我们对于镜像神经元的认知其实并不比基因来的更多,这点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我存在的困境

乔布斯有句名言流传的很广:“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这种所谓的“坚持自我声音”也常常被利用于营销,实现对用户的操控,比如新世相的“4小时逃离北上广”活动,该活动多少是一场从头到尾的营销设局,但是却还是吸引了一大堆“要为自己而活,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

这里还是先讲道金斯的“模因”,我们可以抽象的将每一种想法观念都视为一种寄生虫,而这些寄生虫会根据你大脑的温度、生态繁荣度进行选择,而当这些寄生虫到达你大脑后就会继续进行着变异生长,听起来有点恶心,但其说出了“自我”的本质。

事实上,这在大脑神经学上也找到了证实,我们每一个人所谓的自我映像并不是凭空而来,其实都是通过他人对于你的评价来获得,人很容易被暗示、被说服、科学家已经从很多多种不同方式进行了核磁共振的验证。

因此真相是,实际上你的自我印象均来自他人的评价,尽管表面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被直接催眠,但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微博、微信的各种信息其实都在潜移默化的对你造成影响,加强你对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从来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你自己在选择性的吸纳。

什么才叫坚持自我?这其实是一个存在的困境,你的选择其实并非出于你自己而是他人的影响,因此我建议你可以多接触拥有更高视野的人,让他们的观点影响你,远离那些让你能条件反射式立即感觉到舒服赞同的信息,尤其是吐槽类的文章内容,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他人就是地狱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其《他人就是地狱》中其表示,如果你把与他人的关系变糟糕,那么地狱就出现了。此后卡尔维诺曾在《看不见的城市》中遥相呼应,“生者的地狱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集结而形成的。”。

他人究竟是谁?为什么对我们造成了这么多影响,这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哲学家们的问题,而《社交天性》则给了我们一个初步的答案,我们需要与他人保持连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我们自出生到老死都一直需要连接来维持,一旦我们面临着被排斥的困境就会会万分痛苦,而如果我们拥有稳定而健康的人际关系则也会变得更加健康。

整本书其实在告诉我们,每个人表面上在追求钱、成就、权力、美貌,有着各种压力,但事实上在这一切表象背后我们在追求的仅仅只是想要创造某种更好人的际关系,当金钱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幸福感也会边际递减,唯有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当你一旦停止或者减少社交程度,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地狱很可能就此出现,而反之亦然。

作者微信公众号:“首席发言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