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吸入100亿,共享单车盛宴归宿只有一条路

黄井洋 2017年03月14日 10:28

“车满为患”,这是我对共享单车目前状态的最直接感受。

在上海,年前的共享单车还是零零散散、偶尔可以见到,可是,仅仅一个多月之后,共享单车的数量可以用遍地狼烟、无处不在形容。从摩拜、OFO到小鸣、小蓝、永安黄配蓝等等,共享单车迅速包围了地铁站和公交站,小区旁边空了很多年的自行车停车位也已“车满为患”。

资本市场在共享专车的时候赚的盆满钵满,有这个经验在,所以共享单车出现不久,就成为新一轮资本的宠儿,小小的自行车就一路高歌猛进,光环四溢。不过,在获得资本宠幸的同时,舆论并不看好。但时,这并不妨碍共享单车疯狂的吸金。

在资本方面,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融资信息来看,从去年年初至今,已经有将近100亿人民币进入共享单车市场。滴滴、创新工场、红衫资本、高瓴资本、腾讯、鸿海集团、富士康、淡马锡、DST、丰瑞投资、蚂蚁金服、IDG等纷纷入局。

仅2017年,摩拜D轮就获得来自腾讯、鸿海集团等在内的十余家企业2亿美元的融资;ofo更是获得DST、滴滴等土豪的强势入局,一笔4.5亿美元的D轮融资创下天价记录。而很快,蚂蚁金服、IDG、深创投就完成对永安行的A轮融资,虽然具体融资金额未公布,但永安行创始人孙继胜表示:“这一轮的融资额度,是在同类的共享单车企业当中最高的。”保守估计也有个几亿美元。

也就是说,仅仅一个月时间,就有超过60亿人民币滚入单车轮下,可谓疯魔!

这上百亿数十家企业疯魔式的投入,就为了这一块钱的生意,是不是有些魔怔了呢?

肯定有很多人认为,如果共享单车这个市场真的完全看不到赚钱的那一天,为什么资本市场还要拼死争夺呢?!

然后一些人给出了计算:虽然每次骑车只有1块钱入账,粗略算一下,这100亿巨资下有约2000万台自行车,如果真能放到自己的篮子里,确实是一块很大的肥肉。况且,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及了很多很多年,但目前为止,自行车是唯一便捷可行的解决方式。

但是,这样的计算未免有些太草率了。一方面没有准确的计算真正的用户到底有多少;另一方面没有计算一辆自行车每天真正的使用次数是多少。另外还有,摩拜有10%、ofo约20%的车辆损毁率,还有自行车的使用寿命、生产成本、运维等方面的大量开支。

事实上,共享单车,在未来很长的商业发展上并不会出现几何倍数的增长,这是市场容量决定的。同时,共享单车也不算是什么革命性的创新项目,仅是现有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一种组合式进化。这两点就注定了单纯做共享单车的生意不会获得几十甚至上百倍的回报。而嗜血的资本之所以会砸钱一轮一轮的投入,是因为在疯狂的炒作后他们能找到接盘侠。

整体来说,我对共享单车未来的猜测是有些悲观的。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销量,便利人民群众生活。

对于政府而言,这是必须也很有必要去认真做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尤其是拿了那么多资本投资的企业来说,是需要考虑实际问题的,即如何让资本投入的钱重新变现。资本涌入永远不是考虑如何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而是希望创业者能够使出吃奶的劲头将公司做出成绩。

而现实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共享单车企业盈利,仍然是依靠不停的输血。甚至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知道3个月内要做的事情,至于未来如何盈利,是产品完善之后考虑的问题;就算这次失败了,那也是一项公益。

这种用资本的钱做公益的想法,无疑是在断送自己的后路。但是话音之外似乎更多的在表露出共享单车们的忧虑和对未来去向未知的迷茫。

今年1月,在中南海参加总理主持的一次会议上胡玮炜提出,政府应该支持、引导分享经济的发展,倡导绿色出行。总理为她支招“你们这个在哥本哈根会非常受欢迎。在自行车出行普遍的国家,可以带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

关于这次对话,我觉得,这是在尚未找到盈利模式,又急需更多资金“续命”下的一次寻求资金支持的游说,而且这次游说的层级绝壁是最高等级。最最重要的是,这次座谈之后共享单车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前文提到的29字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就是端倪。

对于这次座谈上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仅传的这些信息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共享单车未来的命运似乎有了着落:当共享单车碰到钉子的时候,国家资本肯定会出手相救。

而这,正是资本最开心的事情了。似乎也是共享单车命运的最终归宿。

(注: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