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刷单炒信行为最高罚款200万

小刀马 2017年12月30日 11:11

小刀马

2018年马上到了,一些新法规也即将正式实施。2018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正式实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后,刷单炒信行为将最高罚款200万,用户的网络购物环境将得到改善。

新法规对于用户的保护力度在增强。之前,在互联网市场上,经常有“高仿”或者“傍名牌”等行为,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进一步明确概念,将“引人误认”作为混淆的核心判断标准,同时对擅自使用他人标识做出限定,要求该标识在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互联网上假货横行,山寨横行,在一定时期内成为被诟病的焦点,无论是传统的电商平台,还是新兴崛起的微商、朋友圈等等,都成为影响用户购买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有一些甚至就是纯粹的假货,都不是“误认”的范畴了。

新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是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是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三室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四是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之前在互联网电商平台上类似的问题颇多,但并没有引起监管的足够重视。随着新规的出台,相信在这方面会有一定的改善,不过对于监管的力度以及执行的力度才是关键,此外对于举报等方面的回溯,以及服务是不是能够跟上,平台的关联效应等等都应该成为一个监管的重点。

还有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就是“刷单将受到严惩”。众所周知,互联网上刷单行为很明显,很多电商都很在意“走单量”,以及好评数等等虚拟的一种“信誉”反馈。因为很多用户在选择消费的时候,都会在意之前用户的使用感受和评论,因此商家就对此有更多的关注和在意,进而带来了一条灰色产业链,那就是刷单的出现。新规正式实施之后,这一现象将得到明显改善。当然,还有一点是如何监管,以及是否对举报机制、核查等方式有明确的界定。

据了解,新法一方面明确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另一方面增加了一款规定:明确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而在一定程度上,这类情况在电商市场经常会出现,甚至在一些C2C市场中也被广泛“使用”,进而带来一些虚假信息流,让用户难以界定。根据新法规定,“刷单炒信”和帮助“刷单炒信”的,将会面临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甚至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而在之前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该条款处罚力度为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新法将刷单等虚假宣传的罚款上限提升了10倍,这表明了国家整治电商平台刷单乱象的决心。市民今后的网络购物环境有望改善。遗憾的是,对于平台的监管没有更加明确的规定,以及平台的治理等方面是不是有一定的警示要求,甚至关联处罚规定等等。要知道平台的治理和防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该类乱象有极强的警戒作用。

当然,无论如何,新规正式实施之后,会给市场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执行的力度以及监管力度,甚至包括对相关行为的查处方式,技术跟踪能力,刷单的识别能力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细分化约束,如果不能真正地贯彻实施下去,那么对于市场的警示作用也是有限的。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