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响”,应急广播的物联网出路在何方?

智能相对论 2018年12月10日 20:39

图片来源网络


文|魏启扬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开会了!开会了!今天下午2点在村部开会讨论年底分红,在家的都来啊!”老村长对着话筒喊了几嗓子,村口的大喇叭乌拉乌拉响了起来。


印象里,这样的景象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似乎很常见,但事实上,随着一项名为“‘村村响’应急广播工程” 建设的推进,这样的一幕正在全国各地的农村真实发生。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充当重要一环的“村村响”应急广播该如何适应新时期的传播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中又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老行当里的新玩家


1906年圣诞节前夜,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通过马萨诸塞州布朗特岩的国家电器公司128米高的无线电塔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广播,广播从此诞生。从诞生到现在,100多年时间并没有给广播带来太大的改变,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的地位造成了一些冲击,但由于广播具有强制收听、覆盖面广、方便快捷、抗损毁能力强等优势,在应急处置中难以替代。


从2008年开始,席卷半个中国的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西藏“3·14”事件、新疆“7·5”事件、“4·14”玉树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轮番历练,“应急广播”的概念被不断修正和提炼。也就是从那时起,部分城市开始在农村地区建设自己的“应急广播”系统,搭建区域性的应急处置体系,也由此产生了一个体量庞大的市场。特别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去年年底发布了《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中央、省、市、县四级信息共享、分级负责、反应快捷、安全可靠的全国应急广播体系。更是被行业解读为,应急广播在未来的几年将迎来一次跨越式发展。


“一个县建一套覆盖60%区域的应急广播系统,少则几百万,多则数千万,全国有多少个县,这个市场就有多大。”在应急广播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姚向智能相对论保守的计算着应急广播市场的规模:以全国2000个县计算,每个县500万的广播设备采购预算,市场容量超过百亿,这还不包括组网和建设费用。


在各地一片如火如荼的应急广播建设热潮中,一些老牌的广播电视器材生产企业像江西石城、金华灵声、北京北广等都纷纷投身其中,同时也催生了像康通电子(证券代码:870301)、德芯科技(证券代码:837611)、图南电子(证券代码:839583)这类在新三板上市的新生力量。总的来说,在应急广播赛道中的竞争态势很像乱世战国,并没有出现具有绝对统治的玩家。


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市场前景,可是应急广播行业在热闹与喧嚣过后,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


常态播出,应急广播能“应急”的前提


其实自2008年以来,不少县市已经完成了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这些建成的应急广播系统真能像规划时设想的那样起到“应急”的作用吗?根据智能相对论的调查,其中的情况并不乐观。


“村里的喇叭就刚开始装的时候响过几次,后面就再也没响过了。”在长沙市望城区(2011年撤县设区),如果不是挂在村口电杆上的喇叭还未拆除,村民们似乎都已经忘记自己村上曾装过应急广播了,其中最典型的疏漏在2017年夏季,长沙遭遇的那场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中,望城的应急广播在关键时候并没有发挥作用。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已建好的应急广播系统的县还非常普遍。


“应急广播要想在紧急时候起到‘应急’作用,那么就要形成常态化播出机制,通过常态播出来保证和检验整个系统的运行是否可靠。”这是应急广播行业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结论,像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甚至以文件(《关于推动全省农村应急广播使用和管理的意见》)的形式对应急广播的“常态播出”进行要求和规范。但实际上能完全做到的县寥寥无几,其原因有三。


1、“门户之见”形成技术鸿沟


目前已建成的应急广播系统基本采用无线调频或有线IP两种模式完成广播系统的组网,只有极少数的县(市)采用流媒体模式完成广播组网。


无线调频和有线IP这两种方案的缺点很明显。前者受频率资源、地形地貌的影响,存在传送信号不稳定、覆盖范围受限制等问题;后者则有“三高”,建设成本高、线路故障高、后续维护成本高。天然的缺陷注定这两种模式都不是应急广播信号传输的最佳解决方案。然而,基于移动通信网(移动,联通,电信)3G/4G技术的流媒体广播组网方案不但不存在上述两种方案的缺点,相反,搭建在移动互联网架构下的广播系统拥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既然优势这么明显,流媒体方案为何不受重视呢?其最大的原因在于“门户之见”。在应急广播这个由广电部门主导的行业中,广电部门对流媒体方案有着天然的抵触,无论是无线调频方案还是有线IP方案,都能保证在广电的自有渠道中“内部消化”,如果采用流媒体方案,那就不得不和竞争对手——通讯运营商合作。从各省广电主管部门自行制定的本省应急广播规划方案来看,无线调频和有线IP是重点推荐和支持的方案,甚至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的《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中,流媒体方案提都没提。


自己碗里的肉,还要分给“敌人”去吃?“拥抱互联网”在广电看来,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而已。


2、传统思维下的技术盲点


不同于传统的广播电台,应急广播大多由乡镇一级使用,部分县(市)甚至将播出权直接下放到村里。安全播出怎么监管?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通过技术开设一些安全播出监管功能,用时下最流行的AI来解决一些基础的节目内容审查并不难,难就难在应急广播设备制造商与广电部门的构想始终没能同步。


应急广播设备供应商的观念还只停留在传统广播时代,更多考虑的是传播技术:如何将广播信号传送覆盖的范围更广,如何将广播音质变得更动听,至于安全播出?能满足招标文件的需求就可以了。在软件设计上,没有考虑应急广播在实际使用中的播出流程,响应机制,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套碎片化未能形成完整逻辑的操作系统,并不能对安全播出起到有效监管。


建成的系统不好用,用起来心里也没底,广电主管部门对应急广播很矛盾。智能相对论魏启扬与多个县(市)的应急广播主管领导交流时,他们始终强调“安全播出是第一红线”。对广电部门来说,他们既希望乡镇能够积极使用应急广播,又怕安全播出监管出现遗漏导致“事故”。


3、一锤子买卖下的商业痛点


在应急广播行业中,虽然参与竞争的厂商都挂着“科技”、“网络”的名头,但对于广播设备技术的研发投入并不大。通过研究康通电子、图南电子和德芯科技这三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017年的财报可以发现,这三家企业去年全年在研发上投入竟然都是0。管中窥豹,行业整体对科技研发投入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对于一个具有一定准入门槛,包含一定科技含量的行业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有政策红利的推动,有体量百亿的市场,这些都不足以燃起赛道玩家持续创新的动力吗?


一个打脸的现实是,企业们的动力确实不足。在现有的运行模式下,应急广播系统建成后,除了运行维护和少量的节目制作需求外,应急广播厂商没有太多的切入点参与到系统的后续运行,缺乏可以变现的应用场景,应急广播厂商更多将应急广播项目看成“一锤子买卖”。将设备安装到位、系统调试完成后,就又去追踪下一个项目了。


应急广播的物联网出路


技术的停滞不前,让本应处在生长期的应急广播才刚刚发展了几年就进入到“迟暮”,应急广播还有未来吗?一些采用了基于3G/4G流媒体广播方案县(市)的经验或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双向网络的特点,流媒体应急广播方案不但解决了广播信号的传送问题,还解决了对节目播出内容的回传监控、广播终端运行参数的回传监控等一系列传统广播技术模式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功能对于现在的物联网技术来说并不复杂,但对于应急广播行业来说,还是很少有人能迈出这一步。


根据智能相对论掌握的信息,长沙县等个别采用流媒体方案的县(市)完成了应急广播系统和山洪灾害监测系统之间的通联,两个系统之间可以数据互通,信息互享,信息发布同步,大大增强了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此外,他们还在林火监测、环境监测、气象监测等方面进行积极的研发和试点。应急广播终端在农村地区部署基数大是个明显的优势,只要再向前迈进一步就能形成农村地区的基础环境数据库。


在数据为王的时代,应急广播系统的数据库有多完善,它的商业价值就有多大。如果说无人车、共享单车是未来城市的物联网入口,那么农村的物联网入口在哪?就现在来看,应急广播的优势得天独厚,一个县少则几千个广播终端,多则上万个广播终端构成了物联网的硬件基础。应急广播厂商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在互联网巨头还未入局之前变得更强大一点。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