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难再现 一纸规定才是幕后主谋?

刘玉曼 2017年07月05日 15:42

滴滴迅速把我们带入了“天堂”,但同样迅速地把我们扔了下来,被扔下来的我们猛然发现,我们还不如不进“天堂”,至少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

真是烦人,打车难又来了。网约车带来的红利不见了,望着“附近暂无车可用”的字样,燃起的希望瞬间又破灭了。

前几天北方下雨,早晨八点多想要打车上班,等了几分钟都没有出租车经过,于是选择了试一下滴滴,但出现了附近暂无车可用的情况。最后在等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还是等来了一辆出租车。

ceeb5be4955a92a66dfb573a557c2aed.jpg

后来,在非高峰期乘坐滴滴与司机聊起了这个问题。根据司机的说法,现在很多时候,滴滴车辆在距离乘客上车地点很远就会被强制派单,而从很远的地方跑去接乘客都是空车跑,时间以及金钱成本都不划算,尤其是在下雨天,打车需求旺盛,再遇上堵车,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倒不如下雨天把滴滴关掉不接单。

这就等同于又回到了以前打车难的时代。同时,出租车在网约车冲击之下的改变,似乎也成为了昙花一现。

滴滴的公开道歉,你接受吗?

前两天,滴滴官方发布了一篇名为《很抱歉,最近打车可能有点难...》的文章。起因是近期有用户在网上反映,在非出行高峰、天气状况良好情况下,遇到了动态调价1.5倍的情况。滴滴为此事公开道歉。

8dd436b4119eeac696486bc7542ab96a.jpg

滴滴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为什么在非高峰期也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就值得深入考量一番了。

滴滴迅速把我们带入了“天堂”,但同样迅速地把我们扔了下来,被扔下来的我们发现,我们还不如不进“天堂”,至少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

网约车的到来,确实在一段时间内改善了打车难的情况,在各平台烧钱那段时间,司机赚得多,乘客花钱少,打车再也不是件难事,那段日子恐怕再也难以回去了。尤其是滴滴成为一家独大之后,各种新的机制不断出现,其中引起讨论最多的就是动态调价机制。

前些天,作家六六在微博上发布了《滴滴这种流氓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的文章,指责滴滴垄断经常加价。文中称,“一种创新的认定应建立在是否符合‘有人受益,无人受’损原则上。一样所谓创新出现,变成人人受损,只有公司受益,那不是垄断是什么?”“出租车司机答,收入锐减。专车司机答,车补取消,平台还要收20%的抽成,又不交社保,车辆成本还是自己的。”字字戳中要害。

理论上讲,滴滴的动态调价机制是鼓励司机接单的一种机制,但从实际来看,这一机制并没有起到理想的作用,反而招来了司机与乘客的厌烦。

8c4cb3e2d9bff5bac64e32e2105e688d.jpg

滴滴的现状,真的是因为一纸规定?

大家现在都在骂滴滴的动态调价机制,但是,打车难真的是因为滴滴的动态调价机制吗?究竟为什么叫车会这么难了?为什么价格又会这么高了?

2017年初开始实施的《网约车新政》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其中当地户籍,当地牌照,汽车排量轴距等硬条要求把一大批司机挡在了门外。现在看来,除了被网约车新政挡在门外的司机,“有幸”进入的许多司机还主动选择避开雨天,打车等高峰需求时段,这又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网约车新政》的目的表面上是为了推进有效、合法的管制,但《新政》之前,滴滴打车很好用,但是一直规定开始实施之后,滴滴突然就变得不好用了,问题恐怕就出在了这《新规》上。《新规》对滴滴的打击确实不小,为了改变现状,滴滴也新推出了一些业务,例如滴滴优选,目的是通过打造品质出行找出一条新道路。不过现在看来,并没有形成多大气候。

看来问题就出在了《新规》之上,是《新规》影响了供求关系。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供求关系可以决定价格的高低,供大于求,自然价格会下降,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是必然。很明显,要想让打车容易和下调价格,只能是增加供的一方,即增加车辆的供给。

而《新规》让车辆供给一方的数量严重下滑,结果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上涨是一个必然结果。而在规定面前,滴滴无能为力。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矛盾的局面,如在高峰时期,乘客愿意花更高的价钱才有可能坐上车,但是乘客对于加价显然接受不了,这也就造成在恶劣天气出门载客的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减少。打车难,又出现了。

面对现在滴滴这种状况,我们确实应该重新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因为滴滴以前不规范,还是因为一纸规定的不合理性将这一为人民群众带来便利的新事物扼杀了?

11c946b5ca76ce9cffdc6ddd97157b51.jpg

55亿美元融资后,滴滴转战无人驾驶,网约车这段故事如何续写?

我们大可以当做滴滴不存在,但滴滴确实那么存在着。前不久还宣布完成了一笔高达55亿美元的融资,这也是滴滴自成立五年来的第14次融资,滴滴出行的估值也达500亿美元。

现在发展迅速的滴滴已经为自己找好了下一个战场——无人驾驶,尤其是得到这笔融资之后,滴滴明确宣布向人工智能,挑战无人驾驶。手握大量的汽车真实状态下的数据,这是滴滴一个很大的优势。

在一纸规定面前,滴滴网约车的故事该如何续写?这恐怕是每个人都想问的一个问题。

现实是,滴滴已经很那续写以前的故事。网约车业务这块,滴滴现在好像也就只能依靠动态机制调动司机的积极性了。也许,滴滴做出动态调价这一决策充满了许多无奈。现在滴滴能做的是一遍一遍地对外界发出“我们会做得更好”的宣言,但在一纸规定面前,这些宣言似乎更像是一个个遥遥无期的承诺。

前不久,滴滴副总裁陶然“因个人原因”离职,有消息报道了他对滴滴的评价:“外人恐怕不能完全理解,滴滴是一个发展多么飞速的企业。”滴滴给我们讲了一个充斥着资本因素的飞速发展的商业故事,客观来讲,网约车这一段,滴滴并没有讲得太好,而接下来,在没有“规定”的世界,滴滴接下来能为我们讲好无人驾驶的故事吗?

我们要的很简单,打车容易就好,不加价就好。但是,《规定》好像“不允许”我们实现这个愿望。不过,拥护这个《规定》的似乎也大有人在,不知道那些整天喊着滴滴影响了交通状况的人们,现在出门打车方便吗?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