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裴宁 2021年03月30日 14:43

提起微波炉,大家可能都会率先想到格兰仕这个品牌。虽然格兰仕有着“微波炉大王”之称,但在其他家电领域却有些差强人意。当然,这个问题不只格兰仕遇到过,很多中国家电企业都有过类似经历,而大家选择的方式也比较相似,大多是通过“买买买”并购外资品牌来实现突围。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因此,早在去年格兰仕就发起了对惠而浦中国的要约收购。不过,格兰仕的并购之路并不容易,尤其是要通过美国、巴西、德国、土耳其、奥地利、哥伦比亚等国的反垄断审查程序,还要通过国内的反垄断调查。

不过好在,在经历了200多天后,据格兰仕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透露,国家监管部门已批准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这意味着从3月31日开始,收购将正式开始。通过花费24.45亿元巨资,格兰仕将拿下惠而浦中国,有人说格兰仕是“蛇吞象”,野心太大,也有人看好双方的“联姻”,大家各取所需。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收购惠而浦中国,或是格兰仕拉了百年企业一把

想必对于惠而浦,大家更多了解到的是其为一家美国百年企业。而事实上,作为全球知名的家电企业,惠而浦这些年在中国市场的日子过得并不咋地。

根据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在2017-2019年期间,惠而浦中国的营收分别为63.6亿元、62.9亿元、52.8亿元,同比分别下滑了6.05%、1.23%、1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698万元、2.62亿元、-3.23亿元,同比增长为-134.24%、370.01%、-223.3%。

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惠而浦中国均保持了比较“稳定”的下滑趋势。此外,惠而浦中国还因虚增2015年度和2016年度的营收和利润,遭到了证监会处罚。也是有够惨的,作假还被抓了个现行。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再者从历史发展来看,自从惠而浦品牌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先后收购了北京雪花冰箱、上海水仙洗衣机、顺德蚬华微波炉和深圳蓝波空调,但是收购这些中国家电公司并没有为惠而浦在中国市场发展提供有效帮助。而在2014年,惠而浦又入主合肥三洋,成为控股股东,合肥三洋也因此更名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惠而浦中国。

可以说,惠而浦一直在中国市场寻求合适的发展道路,只可惜都以失败而告终。据业内资深人士看来,惠而浦在中国市场失败的原因主要来自中美文化差异、策略脱离本土市场等多重原因。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而格兰仕选择要约收购惠而浦中国,恰恰是看中了其在冰洗业务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如今家电企业都在不断扩充自己的产品线,而格兰仕如果只依靠“微波炉”,需要跨越的鸿沟太宽了,倒不如通过收购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在白电市场的竞争力,这样不光可以迅速转型,还能拉升品牌价值,双方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整体的综合竞争力。 

多元化扩张已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破圈之路

曾几何时,中国家电企业都曾面临着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选择,包括海尔从冰箱到洗衣机空调,甚至是医药、房地产,又比如康佳在2008年时高调宣布扩大冰箱规模,再到如今TCL发力全套系家电。不难看出,在中国家电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都希望通过多元化获得有力支撑,进而实现突围。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此前,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梁惠强就曾表示称,“多品牌、多系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瞄准不同细分人群来做套系产品;在渠道方面,今年格兰仕在中国市场推行‘一地一代’策略,也是想在新零售的潮流下实现市场的精细化运营,每个地级市一个代理商全覆盖,去掉中间的销售环节,直接面向消费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格兰仕从2000年以来也在主动积极进行多元化布局。比如2000年,格兰仕正式进军空调行业;2008年,格兰仕建立了洗衣机生产线,顺利完成小批量试产;今年,格兰仕还宣布将开辟空气消毒机市场。目前,格兰仕的产品线其实已经覆盖到冰洗空等白电领域。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不过,毕竟格兰仕在众人心目中的品牌形象跟定位还是多以微波炉等厨房小家电为主,所以一时半会很难打破这个局面。因此,收购惠而浦恰恰就顺应了格兰仕多品牌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格兰仕近年来也在向着智能家居布局、进入芯片、边缘计算领域不断尝试。

在我们看来,家电企业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一般是由于主业家电市场碰触到了天花板,尤其像格兰仕虽然微波炉做的不错,但毕竟这个门槛不高,容易吸引竞争对手来“凑热闹”,而且单靠一个微波炉,格兰仕的上限肉眼可见,但加入多元化格局就不一样了,新的领域和产业甚至可以反哺主营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且引起资本市场的兴趣。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随着全球家电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格局持续发生变化,中国家电企业所面对的机遇跟挑战也在不断提升。如何下好这盘全球化大棋,是所有家电企业尤其是中国家电企业需要反反复复思考。如今,不少外资企业选择退出家电行业,并不妨碍中国家电企业“步步为营,逐步逼近”跟日韩欧美家电企业间的距离。甚至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从日韩欧美企业手中抢夺的市场蛋糕,至少还存在10个百分点以上。

可以说,现如今中国家电企业正处于一个无国界多元化扩张的时代,不少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在TCL此前公布的2020年业绩报告中,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9.5亿港元,同比增长40.2%,其中,北美市场同比增长25.4%,新兴市场同比增长19.4%,欧洲市场同比增长66.0%。而格兰仕自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海外市场以来,每年也都会向美国市场出口一千多万台电器。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不过,同国内市场遭遇的问题一样,格兰仕在海外市场同样面临着过于聚焦厨电小家电的问题。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格兰仕一直没把白电行业做起来,如果整合惠而浦,不仅可以弥补格兰仕白电短板,更有利于扩展格兰仕海外市场。”正如格兰仕强调的那样,多品牌战略确实是一条不错的破局之路,可以更轻松撬开海外市场大门。虽然,格兰仕收购的只是惠而浦中国,但是从人员管理,产品结构等方面,格兰仕肯定会获益诸多。尤其是一些模式甚至可以反哺到自己的白电业务上,从而实现多品牌多品类布局的目的。

在我们看来,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更像是中国家电企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中迅速崛起的一个缩影。其战略意图显然不只是收购本身,而是未来的全球化经营和布局。眼下,新一轮的产业格局变化正在进行当中,格兰仕只要利用好自身的全产业链优势,同时提升自己的全球化运营能力,才能不光在中国本土接盘外资品牌,未来更能在全球市场上成为“收割者”。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格兰仕拿下惠而浦中国,或是为了借壳上市?

众所周知,格兰仕虽然市场规模不小,但目前并未实现上市。对此,梁惠强也在近期解释到,“资本市场不是格兰仕的目标,只是实现发展的手段,不管是自身IPO或者借壳上市,都在格兰仕的考虑范围之内。”其实格兰仕并不是没有上市的机会,不过早几年前,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昭贤曾公开表示称,格兰仕并不看重资本市场。上市只是企业寻求资金来源的一种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不过,时间确实会改变一个人的看法,尤其是近一两年关于格兰仕寻求上市的消息不时传出。因此,对于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也有家电行业分析师认为,“作为一家以微波炉为主业的企业,格兰仕的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受限,无法独立上市,只能通过收购来借壳上市。”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事实上,同是老牌的白电、厨电企业,格力、美的、万和早已上市多年。然而格兰仕由于错失了先机,单靠微波炉很难说服资本市场。并且,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微波炉被认为是传统的家电产品,且毛利率偏低,所以对资本市场才没有足够吸引力。

因此我们认为,格兰仕不排除借收购惠而浦中国推进上市进程的可能,更或者直接借壳上市。尤其,在此前公告中也有披露,本次要约收购不以终止惠而浦上市地位为目的。这就意味着,完成收购之后,格兰仕将会持有上市公司不低于51%股份。并且,此时上市对于格兰仕来说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棋。毕竟格兰仕与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如今这两大巨头的年营收都已突破了2000亿元。但只要一上市,格兰仕不光能在白电市场凭借惠而浦品牌优势立马“大杀四方”,还能提升自有品牌影响力,进而提升现有业务,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究竟是野心膨胀还是钩深图远?

写在最后

格兰仕若实现上市之后,在芯片领域的投入也会获得更多支撑。毕竟对于芯片这种热度高,比较先进的高科技产业来说,资本市场的兴趣要浓厚一些。尤其在这次AWE展会上,格兰仕就带来了两款基于RISC-V的开源芯片。但毕竟芯片这个领域,大家都知道投入是上不封顶的,所以说,只要格兰仕上市,就能在保住各项业务的同时,还可以在芯片研发领域更加游刃有余,可谓是一举多得。

那么,你看好格兰仕收购惠而浦中国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推荐文章